11.6.08

颱風天,一波三折的咖哩飯

我對咖哩的感覺說實話有點又愛又恨。恨的是,對咖哩的記憶來自於國中住校時期學校的伙食,其中有一道只用馬鈴薯、紅蘿蔔加點咖哩粉煮出來的鬼東西(那真的不是食物,是鬼東西);愛的是這幾年台北的日式咖哩店煮出來的咖哩還真不錯吃。所以每當看到咖哩,總有點擔心是不是好吃,尤其是咖哩是很騙人的東西,看起來一個樣,吃到嘴巴裡,好壞卻差很多。這一次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嘗試自己做咖哩,沒想到還滿成功的。

前兩次颱風都在家裡煮火鍋,這次想說變點花樣,打算挑戰咖哩。沒想到星期五跑了兩家超市,才發現肉都已經被搶光了。本想打消念頭,還是買火鍋吃算了。不過家裡附近的超市有特價的咖哩塊,所以還是買了備用。

星期六中午醒來,台北已經是大風大雨,說不定連附近的涮涮鍋店都沒開張,只好冒著風雨去超市乖乖把材料買起,準備煮咖哩。

材料:美國牛腩肉一份、洋蔥兩顆、馬鈴薯兩顆、香蕉一根、S&B金牌咖哩塊一盒

先將一顆洋蔥切小丁,另外外半顆切碎、再半顆切大丁備用。馬鈴薯切小丁備用。牛腩肉切塊川燙後備用。

起油鍋將切小丁洋蔥放入炒成半透明稍微焦黃後放入燉鍋。(洋蔥會越炒越甜、漸漸脫水,至少要炒到原本體積的1/3左右)將川燙後的牛肉下油鍋(原本炒洋蔥的鍋子就可以,不用洗)炒至表面變色再放到燉鍋中。繼續放入馬鈴薯炒過後放進燉鍋(馬鈴薯會吸收剛剛炒過牛肉的油,變得更好吃。)

燉鍋放入咖哩塊說明書需的水量(八杯水)、剩下的洋蔥(總共有3種洋蔥,味道會比較有層次─大概吧,我想),水滾後加入香蕉,小火煮30-40分鐘。熄火,加入咖哩塊攪拌字咖哩塊溶解,再開火稍微煮一下。放涼後再(微波或隔水)加熱會更好吃。

開始煮的時間是下午一點,切切洗洗,東西都下鍋後,就在快煮沸的時候,竟然停電了。原本我都在電磁爐上的作業只好連忙移到瓦斯爐上。煮到一半,電又來了。折騰到快四點咖哩才完成。

這次煮的咖哩,濃郁甜美,牛腩肉柔軟之餘仍有咬勁,且肉味十足。因為煮了一大鍋,吃不完的部分就放進冰箱冷藏,沒想到昨天半夜吃宵夜,再加熱過,配上稍硬的飯更好吃。可惜怎麼還是作不出外面日式咖哩店那種看起來清爽卻很濃郁的味道。大概是馬鈴薯切太小塊(因為我不喜歡吃到大塊的馬鈴薯)的關係,煮出來的稠度就像家庭主婦煮出來的,非常濃稠。如過再加水煮過,又怕原本濃郁的味道跑掉。下次要再想想怎麼改進才是。也要想想怎麼加進辣味會比較恰當,這次用的咖哩塊雖然是辣味,不過卻一點都不辣,我只好灑上乾辣椒,下次再起鍋前加上辣油不知道會不會好一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