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08

紅燒小管

''台北的小管(捲)都很難吃'',這是我們三姐弟共同的感想。

小時後的我在食物品味上是跟家人相當不同。尤其對於那些簡單烹調的魚鮮,雖然清甜,我總覺得還是帶點腥味。不知道為什麼,我始終有點懼怕,不是早該習慣了嗎?。每次看到家人津津有味吃著那些新鮮的海鮮(特別是魚),我都會覺得,難道她們真的不覺得有微微的腥味嗎?不過在那個小漁村裡,大概連空氣都是腥的...,如果真是這樣,食物中帶點魚腥味自然不算什麼。

來到台北之後,才發現,小時後吃到的魚,有多新鮮,那些些許的腥味,在逐漸鈍化的味覺中,幾乎感受不到,反而是在台北吃到的魚,大部分不是淡而無味,就是比家鄉的腥味更加嚴重數倍。以至於一有機會回家,對於媽媽烹調的料理(特別是魚鮮類),都特別的感動。年幼的味覺印在心中,原來比我想像的更加強烈。

不過,我對於小管的喜愛,倒是從小到大一致的。即便是我對於腥味最敏感的年紀,只要有新鮮的小管上桌,都會讓我雀躍不已。媽媽烹調小管的方式一如其他海鮮一樣,簡單粗礦,幾乎都是直接用生薑悶炒。如果是稍微大隻的中管,就切段,如果是小如手指的小隻小管,連動刀都不必。上桌是,一大盤黑不溜丟的小管,光湯汁就可以讓我吃下一碗白飯。到了台北之後,發現新鮮的小管在台北的市場項是絕跡一樣,幾乎都是漁港煮熟再送到台北市場販賣的。工作的地方中午供餐,有時候一盤清蒸小管上桌,光用看的就知道不好吃(不是黑色的><),口感硬韌,味如嚼蠟。

之前從家中拿了一盒新鮮的小管上來,在冰箱中放置許久,昨天一時興起拿出來煮,原本還擔心放太就會不會壞了,沒想到成品不差,雖然比不上漁港鮮貨,但仍比台北的嚼蠟小管好上許多。因為家中沒有薑,所以改用紅燒的方式。

材料:冷凍新鮮小管一盒
調味料:因為是清冰箱,所以我是直接用玉軒屋給的火鍋沾料對水(猜測內容有:香菇高湯醬油、蒜泥、蘋果泥、金桔半顆、青蔥、辣椒....),只加了一點冰糖。
將調味料燒開,丟入小管,煮開後悶煮三分鐘即可。

不過,不知道是小管的品質變了,還是媽媽的手藝偷懶了,我總覺得不管怎麼煮,怎麼吃,都已經吃不出年幼時的那種清甜甘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