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08

因陋就簡、亂煮一通的好吃肉燥

最近正在看韓良憶翻譯的煉獄廚房實習日記,當中提到家庭廚師跟專業廚師的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一樣就是味道的重現,簡單一點說就是廚房的品管,專業廚師要讓客人每次來都能吃到同樣美味的食物(其實很多餐廳也做不到)。林文月老師也提過他教日本主婦作炒米粉,日本主婦戰戰兢兢不停問蔥切多長、醬油放多少匙,讓做菜隨性的他頗為心虛的趣事。

老實說,我也在贊同做菜不「豪邁」一點,實在無趣。尤其是自己在家開伙,總會遇到缺東缺西的事情,況且鍋上火正熱著還要一匙一杯的計算,也有實務上的困難,如果不自己好好變通,總覺得綁手綁腳的。這樣的隨性,或許換來的是每次的品質不一,但是,這樣不是正好反映了每一次做菜的心情嗎?(前兩段的鋪陳,都是在為自己偶爾(?)失敗的廚藝開脫。)

回到肉燥的正題。

其實想做肉燥很久了,主要還是看中了他的方便性。煮一鍋,一星期的晚餐就解決了。煮肉燥麵、炒麵、肉燥飯,都很方便,同鍋滷煮的豆乾、滷蛋、油豆腐更是現成的小菜。為了做滷這鍋肉燥,還特別去了一趟大賣場,卻沒找到紅蔥頭、回到家更發現醬油也只剩一點,家裡附近常去的雜糧食品行又沒營業。只好因陋就簡試做看看,沒想到成品還滿成功,就隨手記下來,下次做的時候可以參考(事實上,下一次一定會缺其他東西,姊姊已經不只一次說,我煮的東西每次味道都不一樣)

材料:
油蔥酥(乾)、油蔥(未來的親家母,弟弟女友的媽媽做的。以上兩樣用來代替原本應該現炸的油蔥,順便清冰箱)、絞肉一斤、醬油、醬油膏(因為醬油不夠)、香港太古黃金片糖1/3片、砂糖(用兩種糖一方面是砂糖不夠,一方面是自以為可以增加味道層次)、蛋五顆(做滷蛋用)、白胡椒少許、大蒜兩瓣、辣椒一根、雞湯塊。

作法:
1. 起油鍋,絞肉下鍋炒到變色出味。

2. 油蔥、油蔥酥下過連同絞肉拌炒(原本應該是先炒香紅蔥頭、把蔥頭撈起來用剩下的油炒肉,等肉熟再放回炒香的蔥頭)

3. 加入將大蒜、醬油、油膏、白胡椒炒到上色、加水、雞湯塊、糖、辣椒(不要切開,切開就太辣了,就不是台式的口味了。)煮開約五分鐘。

4. 另煮一鍋水將蛋煮熟,剝殼(我最不會的部份)備用。

5. 將肉燥及白煮蛋到在深鍋中,放進電鍋蒸半小時,放涼,第二天再用電鍋熱過即可。(直接吃當然也可以,但是放一天會比較入味,味道也比較不會那麼直接。)

昨天星期天就在家裡煮這一鍋,今天拿來作肉燥麵,竟然超好吃(可能是我餓了啦),明天再去市場買豆干跟油豆腐來加(有人跟我說也可以加貢丸)。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本來就可以加貢丸阿!!!

推!!! 貢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