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寶抗議就是一件很作秀的事情,居住正義也不是讓每個人住的起帝寶啊!!(戳頭)。居住政策這種東西搞了那麼多年還停留在街頭,而且還搞在帝寶,連跟公部門對話的機會都不打算爭取,只是為了上媒體,完全進不到政策制定的部份,到底要怪誰?
我可以理解他們想在帝寶活動的用意,不過也請他們要理解,就算住宅政策再怎麼改,所謂的"豪宅"還是會存在,那是奢持品,但是住宅政策講的是必需品! 沒有麵包吃的時候去抗議為什麼魚子醬這麼貴是沒有意義事情啊!
今天頗有感觸,剛好去一個新的集合住宅會勘,以這些社區來說,他們當初入手的價錢、地段跟建材來說完全稱不上豪宅(當然現在水漲船高了),不過當聽到旁邊的土地可能規劃成青年住宅,可是每個人都反對,彷彿那會踮污了他們的居住品質。
所以其實政府還有大家要思考的是,當國民(青年)住宅變鄰避設施,當大家都把房屋當成一生的夢想甚至,甚至全民都拿炒房當遊戲的現在,到底怎樣的居住政策是需要的。我實在很質疑這些當政者推的社會住宅、青年住宅!我們的中央地方政府幾十年蓋了多少國宅、出租國宅,十幾年前因為房市崩盤,政策大轉彎,國宅停建,不到幾年(還有些縣市的國宅還沒賣完),因為房價又漲了馬上又要蓋所謂的青年住宅,國宅條例才要廢了,馬上來一個新的花招,這不是沒完沒了治標不治本的事情嗎?
更甚者,這幾年台北市很多好的地段的國宅也變成了炒房工具,跟政策制定的方向完全背道而馳。所謂的國宅跟青年住宅,基本上應該建立在大家只把房子當成「工具」、「生活所需」而非「財產」甚至「財富」或更糟的「投資工具」的概念上才有幫助,我相信國外有很成功的案例,但是在台灣可以嗎?
回頭看看以前的國宅政策,就連很規範強度很低的「購買後三年不能轉讓」(後來改成一年)、「不能出租」都成為具文,執行上也很有困難度,更何況要像國外一樣很嚴格的限制青年社會住宅的使用、交易規範。看看現在松山區的國宅聽說都炒到2000萬了,就知道國宅政策成不成功了!
青年住宅、社會住宅政策如果不好好思考,也不過就是下一個失敗的國宅政策!我很期待看到一個完整配套措施的青年(社會)住宅政策(出售部份,禁止出售,改由政府原價購回,加強居住事實的稽查、出租部份的生活品質維持...)但是我真的很悲觀啊! 尤其是聽到我們的官員說:不會啦,青年住宅品質會好,不會變成貧民窟,因為我們要「委外經營」。更不用說這些法令制定的過程中會加進多少外來利益團體的意見及偏見!
就醬!! 純粹練筆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